全球能源警报升级 更大的危机恐在路上
国庆长假过后,全球能源危机的蔓延势头加速发展,由此引发了能源价格的新一轮暴涨。10月4日,欧洲天然气标价一度攀升至每千立方米2000美元,涨幅高达1000%,而到了10月8日, “欧气”价格标准线–荷兰天然气价格上涨至105欧元/兆瓦时。同样用于燃烧发电的石油”身价”也在暴涨,截至10月8日,国际石油价格逼近80美元/桶的高峰,收79.5美元/桶。
除了油气价格飙升外,其他的与能源有关的产品价格也水涨船高。根据AAA的数据,截至10月8日,美国每加仑汽油的平均价格为3.26美元,比去年高出逾1美元。作为”亚洲煤炭定价基准”的纽卡斯尔煤的价格突破记录,升至每吨203.2美元,较去年8月上涨了四倍。英国在9月14日的电价已经增至424.61英镑(约人民币3724元)/兆瓦时,较全年9月平均价格暴涨10倍;西班牙在10月7日的电价涨至每兆瓦时288.53欧元(约人民币2150元),较9月初的大约120欧元上涨一倍多。绿色市场北美肥料价格指数本周再度大涨7.9%,至996.32美元/美吨,超过了2008年创下的前历史峰值。
自今年7月以来,天然气、煤炭、原油等能源供应不足的问题就已出现端倪,而这场声势浩荡的能源危机不仅涉及的产品面广泛,甚至已经波及到了全球30多个国家与地区,实为历史罕见。
欧洲地区
欧洲地区是此次能源危机爆发的首站,英国、法国、西班牙、葡萄牙、德国和意大利等国的天然气价格已然飙升到了历史新高,导致电价以令人诧异的速度上涨。英国能源监管部门10月7日表示,该国已有12家能源供应商倒闭,还有数十家公司也正处于倒闭的边缘。受到波及的还有其他行业,如化肥厂、食品加工厂、钢铁制造厂等,由于天然气价格推高了生产成本,因此在严重亏损的状态下已经无法为继。
这场源于欧洲的天然气危机,主要由两个因素导致:一是由于今年欧洲的春天寒冷且漫长,持续到5月初,导致各国早早消耗掉了天然气库存;二是由于俄罗斯因受到欧美国家的制裁,因此向欧洲供应的天然气也相应变少,因此无法满足欧洲的需求。
北美地区
美国诸多商品供应都出现了短缺的情况,甚至多家食品企业的鸡肉供应都面临短缺,甚至超市中货架的商品也遭到了大规模的抢购,为了保证民众的生活,美国政府出台了所谓的限购令。此外,北美化肥价格的关键指标也飙升至创纪录高位,这不仅将进一步推高了农民的种植成本,并有可能加剧全球日趋恶化的食品通胀形势。
由于大多数氮肥的主要原料是天然气,因此欧洲地区的气荒令肥料紧缺的形势也愈发激烈。9月份,全球粮食价格连续第二个月走高,并再度刷新了十年来的最高水平,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上月涨至130点左右,是2011年9月以来的最高水平,同比大涨了32.8%。如果农作物的价格持续飙涨,那么势必会再度引发市场对通胀也可能失控的巨大担忧。
亚洲地区
伴随着欧美能源危机的扩散,亚洲部分国家如韩国、日本等国也掀起了天然气的抢购热潮,截至10月6日,亚洲液化天然气价格重要指标JKM的价格达到了56.326美元,较前一日上涨42%,为12年来最大涨幅。此外,孟加拉国也在近期以前所未有的高价–每百万英热单位36美元附近,与海外卖家签署了2笔液化天然气供应订单,预计将在10月内交付。
印度更是饱受煤炭和电力短缺之苦,目前有135个燃煤发电站中过半库存燃煤可用天数低于三天,情况最好的一家只有4天燃煤库存,另外有三家手头的煤炭只够多发1天电,最惨的一家库存已经接近清空,这一数据都远低于标准情况下10天至20天的煤炭库存标准。印度有约70%的电力供应来自这些电厂,如果煤炭供应得不到改善,那么两天后整个德里都会停电。
中国局部地区也出现了”电荒”,并且自9月23日起开始就采取了限电政策,以保证后续用电高峰到来的时候,电力能够拥有稳定的供应,限电政策至今已经影响到了二十个省份,其中东北三个省份遭受的影响最为严重。对此,国庆刚结束中国就加大了煤炭的保供稳价工作,内蒙古、山西、陕西持续加大保供力度,对增产保供煤矿”开绿灯”,严格落实国家保供稳价政策要求。
中东地区
黎巴嫩同欧亚地区一样,也正在经受缺电的困扰,10月9日,在燃料储备耗尽后,黎巴嫩最大的两座发电站停工,导致整个国家陷入黑暗。甚至在一些地区,由于没有足够的电力来驱动水泵,导致水的供应也出现停止了。
黎巴嫩本地的燃料非常稀少,主要靠进口柴油,自2019年黎巴嫩银行业危机爆发后,黎巴嫩的货币贬值90%,而货币的贬值又令柴油价格上涨了十倍。由于该国不允许居民电价上涨,导致发电运营商亏损严重,因此不愿意额外购买燃料,当原有的柴油储备用尽后,不得不面临关停的命运。
更大的危机恐在路上
在全球的能源危机警报升级的当口,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,俄罗斯由原先被西方国家共同制裁导致拮据加剧,如今却摇身一变成了”香饽饽”。现在欧洲把希望寄托到了俄罗斯身上,希望俄国能加大天然气的出口以缓解气荒,虽然俄罗斯表示将会加大供应,但前提是在保证本国供应稳定的情况下,才会加大天然气的出口。
备受西方国家打压的俄罗斯终于迎来了”扬眉吐气”的时刻,所以此时不端”架子”更待何时?显然,俄罗斯将会成为这次能源危机最大的赢家,欧洲最大天然气供应商–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决定上调2021年天然气出口价格指引,俄气将其对欧洲和土耳其的全年天然气出口指导价上调至每1000立方米295-330美元。
俄气还表示,目前增加国内库存是其首要任务,只有在10月底前将自己的存储设施重新装满后,才会考虑增加对欧洲大陆的天然气出口。今年1-9月,俄气对欧洲供气量达到1458亿立方米,相较去年同期增加15%,俄气计划今年共向欧洲供应1830亿立方米天然气。这就意味着,不出意外的话,今年四季度欧洲地区仅剩372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份额,这对于眼下的气荒来说是杯水车薪。
由此可见,俄罗斯虽然是眼下唯一的”救命稻草”,但显然也是不靠谱的。高盛警告称,俄气在西北欧的库存水平极低,并已接近产能峰值,由于俄罗斯的冬季也在临近,因此令其存在无法履约的风险。如果今年全球的能源危机无法化解,那么对于2022年来说,将会有更大的隐患等着我们,届时不仅能源价格可能迎来历史的创新价格,全球的经济也将陷入严重的萧条期,一场甚至可能超过2008年的金融危机也将以裹挟之势卷土重来!
Post Link: 全球能源警报升级 更大的危机恐在路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