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家热议现代煤化工将如何破局?
来源:中国能源报
日前,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公布《2020年全区现代煤化工产品价格运行情况及2021年走势预测》显示,受多重因素影响,上下游产品市场行情整体欠佳,全区七大类煤化工产品价格指数全年以低位运行为主。直至去年12月,煤制气、煤制聚丙烯等产品的平均交易价格,同比增幅才首次由负转正。
不止内蒙古一地,整个煤化工行业日子都不好过——在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和新冠疫情双重冲击下,这是诸多企业近一年的普遍感受。而据记者了解,由于用水、用能及环境容量等指标日趋收紧,现代煤化工产业将持续承压,特别是碳达峰及碳中和要求,对行业提出更严峻的考验重压力之下,如何破局?
部分企业已纳入碳排放重点名单
根据生态环境部印发的《2019-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(发电行业)》,重点排放单位需在1月29日前完成碳配额预分配。记者注意到,在首批2225家企业中,大唐克旗煤制气、神华宁煤、伊泰化工、宝丰能源等多家煤化工企业均被纳入。
“发电行业2013-2019年任一年排放2.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,折合能源消费量约1万吨标煤,即被纳入首批全国碳交易配额管理重点名单。这些企业的主营业务虽是煤化工,但因配备自备电厂、消耗大量电力,同样被列为重点。”一位来自生态环境部的专家告诉记者,现阶段,仅针对煤化工企业发电排放进行配额管理,但相比之下,其生产过程的碳排放更甚,“煤化工项目本就是排放大户、地方重点监管对象,只是暂未全部参与全国碳市场。下一步将加严管控,针对行业出台更详细的碳盘查、碳核算等指南。”
早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,中国科学院院士包信和也表示,出于自身结构及反应过程,1吨煤排放2-3吨以上二氧化碳,高碳正是煤化工产业长期被诟病的主要问题之一,转化过程能否不排碳是关键所在。
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刘中民进一步称,相比传统利用方式,现代煤化工碳排放量有所减少,但从全生命周期来看,化石能源利用过程排放的二氧化碳,在原理上不可避免。“煤化工碳排放属性是过程排放,而非煤炭燃烧排放。仅依靠煤化工系统自身的技术进步和效率提升,实现低碳清洁发展仍面临挑战。”
用水、用能及环境指标更难获取
由于获取用水、用能及环境容量指标难度加大,产业还面临更多压力。
“我
Post Link: 专家热议现代煤化工将如何破局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