洛阳石化炼油结构调整项目中交

2020/05 31 16:05

中国石化洛阳石化公司
5月30日,历时两年10个月建设的洛阳石化炼油结构调整项目顺利中交,标志着洛阳石化推动企业全面可持续发展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。

洛阳市副市长侯占国、总部炼油事业部副总经理杨锋,公司领导杜平安、刘耀宇、叶国庆,省、市、区相关领导,洛阳工程公司、第五建设公司、南京工程公司、重型起重运输工程公司和山东胜越、洛阳石化工程建设公司、山东金鼎、山东盛华等参建单位代表参加中交仪式。

其间,总包、施工、建设、监理单位进行项目中交签字。

洛阳石化炼油结构调整项目主要包括新建项目和改造项目两大部分。项目开工建设以来,公司已完成一催化和航煤加氢装置改造,新建10万吨/年硫黄回收、260万吨/年渣油加氢、120万吨/年连续重整、45万吨/年芳烃抽提和8万立方米/时氢提浓等装置,以及制氧站、消防水加压站等系统配套项目。目前,项目总进度已完成98%,其中设计进度完成率为100%、采购进度完成率为100%、施工进度完成率为95%。

洛阳石化炼油结构调整项目于2017年开工建设,采用中国石化拥有知识产权的自有技术,利用内部设计力量自行设计,采用强强联手方式自主建造关键塔器和重要设备,以系统内施工企业为主自行组织施工,并在多方面探索创新,代表了国际先进的石化工艺技术、石化工程技术和设备制造水平。

在项目建设过程中,集团公司和省市各级领导、各有关部门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。各参建单位以建设优质工程为己任,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,层层落实责任,安全、高效、优质地完成项目建设任务。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,项目建设率先开工,参战各方一手抓疫情防控,一手抓项目施工,安全、环保、质量、投资等得到较好控制,比集团公司确定的日期提前了一个月中交。

项目建成投产后,公司炼油综合加工能力将提高到1000万吨/年,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,生产能力得到提升,可年产汽油290万吨、航煤180万吨、柴油220万吨,汽柴油全部达到国六标准,有效缓解河南省及周边地区不断增长的成品油需求。

目前,企业正在继续推进含盐污水处理场、航煤罐区等系统配套项目建设,继续推进常减压适应性改造和蜡油加氢改中压加氢改造,以及乙苯、苯乙烯后续项目建设进程;开展对二甲苯扩能前期工作和新建大乙烯规划论证工作。通过实施全面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,打造高端石化生产基地,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发展。

下一步,公司将按照规范迅速开展保运工作,抓实中交装置管理和投料生产准备,实现高标准开工、高水平运行。此外,作为炼油结构调整项目外部配套项目,洛阳原油商业储备基地(一期)已经建成,即将进入开工阶段,二期工程建设准备正在抓紧推进,计划于2021年6月建成中交;日照—濮阳—洛阳原油管道建设进入收尾阶段;洛阳—新郑机场航煤管道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,将于年内开工建设。外部配套项目建成投用后,将极大地增强企业的原油资源获取能力,降低原油成本和运输成本,改善外部运营条件,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。

当天,新华网、经济日报、中国新闻社、河南日报、中国化工报、河南广播电视台、洛阳日报、洛阳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代表参加中交仪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