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部大开发战略是1999年在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,并在2000年正式实施,迄今为止已经20年了。20年间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给中国西部地区带来的是肉眼可见、触手可及的改变。自1999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,西部地区12个省的经济总量,从2009年的1.58万亿,增长到了2018年的18.4万亿,增长了11.6倍。特别是2012年以来,西部的GDP年均增速达8.9%,高出全国1.8个百分点。尤其是四川,不仅经济总量年均增速超过50%,在西部12个省市之中,稳居头把交椅,也是西部唯一一个GDP突破4万亿的省份。
5月17日晚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《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》发布。这一次指导的则是西部大开发未来“10年、15年”发展的谋划,至此西部各省将告别1.0篇章,正式迎来第2.0的新时代。《意见》提出:到2035年,西部地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,基本公共服务、基础设施通达程度、人民生活水平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。
该《意见》主要涉及钢铁的内容有三个方面,一是基础设施建设。其中明确提及川藏铁路、沿江高铁、渝昆高铁、西成铁路等重大工程规划建设,此外物流枢纽、航空口岸、水源治理工程等项目规划也得以强调。这些主要归属为“老基建”的内容,未来将极大地带动西部钢铁的需求。
第二,高新技术产业。一方面强调提升创新发展能力,另一方面强调推动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。积极发展大数据、人工智能和“智能+”产业,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,推进网络提速降费。这些则是与“新基建”息息相关。
第三,提升全方位开放水平。从开放方向来看,主要包括“一带一路”、沿边、内陆多层次开放平台等,从方式来看,主要包括西部优势产业与国际产能合作,还有对接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粤港澳等重大战略。随着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的推进,西部地区正在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前沿。正在打造的“陆海新通道”将把“一带”和“一路”有机连接在一起,向北可以通往中亚和欧洲,向南连接东南亚和南亚,辐射数十个国家和地区。沿线周边的基础设施建设对钢铁需求的拉动,以及对钢铁的进出口都是利好。
在全球疫情基本稳定,各国努力恢复经济的特殊时期,西部大开发迎来2.0的升级版绝对是重大的利好举措。扩内需、稳外贸“向西而行”,不仅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作用,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、化解外部风险也具有深远意义。当然,从小的方面来说,其中涉及到的“新、老基建”内容,对目前供过于求的钢铁行业而言也是一剂强有力的“兴奋剂”。
- 本文固定链接: http://812fx.com/archives/4378
- 转载请注明: yujianjianghu 于 燃气资讯 发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