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导语]生态环境部近日下发《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8-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》(下称《方案》)意见征询稿。京津冀及周边仍为政策执行的主力军,采暖季错峰限产在即,液化气或面临供需双向收紧的局面。
2018-2019采暖季错峰限产政策出炉,多种行业被包括在实施范围之内。 《方案》要求,对钢铁、焦化、铸造行业实施部分错峰生产,建材行业实施全面错峰生产。重点城市采暖季钢铁产能限产50%;其他城市限产比例不得低于30%,由省级政府统筹制定实施方案;对“散乱污”企业集群实行整体整治。企业未达到治理标准要求的,电力公司不予供电,违规供电的予以公开问责。政府对环保持续保持高压态势,今年方案相较去年执行力度更严,限产政策差异化明显。
《方案》提出,2018-2019年采暖季限产实施范围仍为“2+26”城市,与去年基本相同。2018年9月底前,各城市要完成错峰生产方案制定工作,企业错峰生产的基准产能以2018年9月产能计。限产比例方面,去年明确石家庄、唐山、邯郸、安阳等重点城市采暖季限产50%,本次重点城市则新增了天津和邢台。但与去年不同的是,此次要求其他城市限产比例不得低于30%。
为确保完成错峰生产工作,达成《方案》中的各项目标要求,蓝天保卫战的队伍中或不乏部分炼油及化工行业,但具体是否实施及力度仍为变数,《方案》中也未明确提及具体要求。但是,为响应大气污染治理政策,该行业被影响的概率也不容忽视,若市场存在减产限产的现象,那么,液化气作为副产品,供应或将有所收紧。
由于2018-2019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的重点区域依然落在“2+26”城市,故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将为限产政策的执行主力。由于液化气常常用于金属切割、窑炉焙烧等工业领域,故错峰限产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液化气在此方面需求。
同时,《方案》提出,2018年10月底前,“2+26”城市要完成散煤替代392万户。2018年12月底前,北京、天津、河北、山东、河南区域内基本淘汰每小时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,清洁取暖以及煤改气值得关注。京津冀及周边“煤改气”的步伐深入推进,重点城市及乡村天然气覆盖率进一步上升,去年冬天,“气荒”席卷中国华北、华中多地,业内人士普遍认为,今冬国内天然气供应形势仍不乐观,国内三大油气生产商也在提前备战可能再次发生的“气荒”。由此可见,液化气虽同样作为清洁能源,但在城乡的市场份额仍在加速缩减。
对于京津冀液化气市场而言,京津冀及周边采暖季错峰限产的实施,液化气供应面的变化难有明确定论,但收紧仍为大概率事件,需求面的萎缩不难预料,故市场供需双向收紧的预期较高。然而,我们只是从政策实施的单方面角度来分析,考虑到秋冬季液化气终端消耗速率加快,或相对抵消部分利空,对于京津冀液化气行情的整体影响度有限。
- 本文固定链接: http://812fx.com/archives/1426
- 转载请注明: yujianjianghu 于 燃气资讯 发表